四大宗旨、八大特色
《慈雲》發刊的最初宗旨有四:
(1)響應復興中華文化,以佛法淨化人心;
(2)興辦佛教慈善事業,以福利普澤社會;
(3)促進佛教團結一致,以融合門戶私見;
(4)啟發正信正知正見,以克盡佛子職責。
本刊從發刊以來,經過「作者、編者、讀者」的互動,及幾次「讀者意見調查表」的意見交流、順應時宜性後,衍生出如下的特色:
(1)版型特色:本刊版面大小,固定維持在32開,屬「口袋式」小型刊物,便於攜帶。從最初創刊慰問病患需要,到如今通勤族遍地皆是,口袋書隨時可閱讀非常方便;便於攜帶的特色至今始終不變。
(2)封面、刊頭特色:本刊封面每期皆依一系列性主題,刊出一則「圖片」或「佛像」「佛門人物像」,每一系列單元常有特約的繪圖者也給稿酬,目前之主題為各寺院之介紹;封底近幾年來每期刊出一則弘一大師所書偈句。刊頭『慈雲』兩字,也是以弘一大師墨寶呈現,字體可加變化、色彩,或套外框、底圖、陰影、凸版等變化,但字型始終不變。
(3)不涉政論、爭議特色:本刊早期因大環境影響,帶有反共意識,兩岸開放以後,則不涉政治色彩;屬純佛教正知正見的刊物。來稿也避免涉及爭議性的議題,及不同宗教間之爭議;故從未有引起「筆戰」之虞。
(4)不涉門戶特色:本刊發刊之初,即以「促進教內團結,破除門戶私見」為旨,故只要是正信佛教,無論顯或密,藏密、唐密或東密,北傳或南傳,皆予報導,也無山頭或門戶之爭。因此之故,各地佛教單位要求刊出課程活動者日增,逐漸形成全台道場活動最完整的刊物。每期所列「活動表」並由北到南分縣市刊列,方便讀者查索;另「服務之門」欄內的十二小欄訊息,也是國內各佛刊所絕無僅有的。
(5)不販賣、營利特色:本刊依佛制採非營利性質,但本身並無特別資金或基金,全靠廣大讀者發心贊助護持,以及「社員」長期贊助;來社或來信索刊者,則免費結緣一期。多年來,免費寄往大陸許多省分、國內外重點寺院道場、圖書館、監所,可說是一筆龐大的財力支出,常至入不敷出,也只有臨機應變紓困,勉強支撐下去。
(6)佛門單位的文宣特色:雜誌是有效的「文宣」媒介,從早期「普門文庫」「光明救濟會」「大慈服務社」……;自始至今,也是「大乘精舍」以及所屬「印經會」的有效宣傳工具,二者緊密結合,互相成長。成立基金會以後,則是基金會以及印經部、雜誌部的文宣媒介。
(7)本刊自始至終不違佛制,也不違背善良風俗,不刊出具「是非、詆毀或爭議性」之文字。也拒絕來稿「抄襲、違背文字道德、涉及著作糾葛」或「一稿兩投、多投」;已在網路上發表或私人刊物發表過的,視為兩投。
(8)內容特色:由本刊內容,可歸結如下之特色:〈1〉文章內容,初以「大眾化、通俗化、文藝化」為信念,不分宗派,具可讀性,以接引初機;後也兼納具深度之佳文,以適應各階層。〈2〉內容之類別,有:文章、漫畫、佛教新聞網、服務訊息(含十二大類服務訊息及全省道場活動表)、單位文宣(含:基金會印經部雜誌部的活動看板)、彩色活動照片等六大主軸。